跳到主要內容區

【在校生分享】出席國際心理學大會心得:未來心理學,願景美好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08-28

出席國際心理學大會心得:未來心理學,願景美好

撰稿: 周俐伶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班

113年 07 月 26 日

會議名稱:第 33 屆國際心理學大會 3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發表論文題目:(甲基)安非他命戒癮者的抑制干擾物能力 Resistance to distractor interference in methamphetamine abstainer

 

  • 參加會議經過

113年7月21日下午五點為2024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的開幕式,在布拉格O2體育館進行,今年ICP的座右銘為“Psychology for future: Together in Hope”,開幕式的表演如實反映了科技感、未來感,也融入了藝術與人文之美,捷克科學委員會主席也在致詞中提及心理學家身為專業人士,在這個充滿挑戰、變化的世代中更應該團結,共享各國的知識與經驗,使彼此在專業上更壯大並能提供更多的幫助。

六天的研討會中共有6場工作坊、2場特別座談會,以及數十場口頭和壁報研究發表,分別有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危機&災難與創傷心理學、環境心理學、工商與組織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神經心理學、傳播與媒體心理學、網路心理學與機器人學、人格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運動心理學、性別心理學等多個心理學領域。

Poster presentation的過程中,來自各國的心理學家、研究人員、碩博士班學生可自由於會場中參觀、閱讀他人的研究成果,而身為壁報研究發表人也主動向前來交流的學者們簡述研究設計、成果,並口頭補充說明更完整的研究資訊,他國的學者們亦會分享其個人的相關研究,並給予建議和指教。

  • 與會心得

       初次參加大型的國際研討會,從開幕式便令人感到震撼,在頒發終身成就獎和青年研究員獎時更是鼓舞人心,雖然過去不曾讀過這幾位研究者的研究,但藉由這次與會,認識了他們在心理學領域中的貢獻,也更知道當今其他國家的研究者都致力於哪些研究。

六天的與會,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自己的研究poster presentation,這也是第一次有機會以英文與國外研究者交流,在台灣我的研究領域屬於小眾,回顧過去文獻也鮮少研究者針對「抑制干擾物能力」進行探討,但在ICP遇到不少研究者對我的研究主題感興趣,來自美國的兩位教授分享了他們以古柯鹼使用者為對象的研究成果,並建議我以其他方式進行統計分析,另一位南非的教授則十分好奇(甲基)安非他命在台灣的普及率、我如何找到受試者、研究流程,經過他的分享才得知原來安非他命在南非也十分盛行。除了從討論中獲得許多建議、新的思考方向之外,也讓我發覺在各國仍有許多研究者嘗試將基礎認知實驗運用在臨床個案上,且都碰到共同的難題:受試者招募上的困難,但在聽聞這些前輩的經驗後,反倒感覺研究之路並不孤單,我們也彼此交換電子郵件,欲進一步分享相關文獻。

        另外,從這次與會經驗,我也觀察到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香港,他們的研究生在介紹自己的研究時十分地落落大方,展現出自信,也會主動對他人的研究提問,即便與自己的研究領域大相徑庭也不卻步,這點令我很佩服,雖然英語能力並不完美,但在這樣學術交流的場域中,更重要的應該是促進更多的討論,達到資訊交流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透過這個過程讓其他國家學者看到台灣的研究人員,若日後仍有機會我會努力在自己的領域上兼顧自信及謙遜

 

   

 ICP Speaker 名牌

 

與國外學者交流過程

        

        

與國外學者交流過程                  與香港研究生交流過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