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分享】出席第七屆環太平洋國際會議心得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7-16

撰稿: 曾羿慈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班

114年 07 月 16 日

會議名稱:第七屆環太平洋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 研討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我們在求學歷程中經常聽見的一句話,但要真正體悟其中的意義與感受,並不容易。然而,這次參與第七屆環太平洋國際會議,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體會。

2025 年對我而言是特別的一年。我不僅在校期間累積了專業知識的基 礎,也在見習過程中獲得了許多臨床實務經驗,同時有幸前往澳洲布里斯本,參加由 INSASSBI APS 三個國際性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環太平洋國際會議。這樣的聯合會議相當罕見,凸顯其特殊性與多元性,也能親眼見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如何交流與激盪彼此的想法與觀點。

在這次會議中,有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首先是知識的積累。透過各國學者的口頭報告,我學習到不同國家對於後天型腦傷患者所關注的議 題,包括預防措施、風險因素研究、衛教推廣、以及各種治療方式與效果。其中,我對於後天型腦傷患者的新興治療方式特別感興趣,例如運用虛擬實VR、電腦化訓練、多元策略訓練等。其中「多元策略訓練」是由台北榮民總醫院進行的一項研究,他們與故宮合作開發一款卡牌遊戲,協助年長者進行記憶力訓練。透過這些講座,我彷彿為名為「專業知能」的石牆一磚一瓦地加固起來。

第二個收穫是跨國際的討論與交流。在海報發表的期間,我除了向其他領域的學者介紹自己的研究,也有機會觀摩來自各國的研究成果。有趣的是,我發現其中幾項研究與我自身的主題相似,便主動與報告者交流,提出聽講後的疑問並展開對話。這樣的互動不僅促進了知識的流動與共享,也讓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因研究而產生的連結與理解。透過這樣的交流,我更認識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點與思維,也感受到全球學術界在研究領域上的共同努力。

總結而言,透過這次參與第七屆環太平洋國際會議,不僅讓我拓展了國際視野、增廣見聞,更獲得了豐富的新知。如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 成」所說,實踐與知識相輔相成,唯有行動才能真正深化我們的理解與成長

 

 

出席國際會議

與國際學者交流

研究海報展示

聽取國際會議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