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分享】我的十八歲從心理系出發:工作18年可以讓一個人有什麼改變?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11-16

 

撰稿:陳繼成(心理系93級)

任職: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對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來說,18年可以從懵懂無知、尚未建立自我概念的嬰兒時期發展成一個具社會化、可以獨立自主的個體。遙想18年前,高中畢業後,我抱著忐忑不安地心情離開了養育我成長的城市,在炎熱的八月天揣著剛從大慶校區門口買的綠茶,仰望著即將改變我一生的學術殿堂。

  大學校園生活的多采多姿,讓我曾一入學就失去了方向。入學的迎新盃球賽,迎新宿營和迎新晚會,為豐富的大學生活演奏起磅礡的序章。在一年級的基礎課程中。普通心理學一本1800元的原文課本彷彿照妖鏡一般,把高中時期放棄英文學習的我照的狼狽不堪。升上三年級後,我對於未來出路感到迷茫,究竟要畢業後找工作,還是要要符合家裡的期待念臨床組碩士班,抑或是隨著我修習了心測和心測實習課程以後產生的興趣,看看心理測驗在玩什麼把戲?然而在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也看不到心理測驗前景的當下,我決定念臨床,並且翻開了變態心理學的課本。

   

  

(攝於大一迎新餐會)

 

  大四時,一個朋友分享給我中教大的招生資訊:測統所招生,只需要繳交備審資料。當時已經念書到疲乏的我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十一月放榜,如果沒上的話至少還有半年可以繼續衝刺」,秉持著這個想法我優先準備了測統所的備審資料。改變我人生的一通電話在12月20日早上響起:「前面有一個人放棄,你願意來報到嗎?」這通電話不但替我買了未來邁向職場的入場券,亦緩慢奏起了大學求學生涯的最終章。

 

 

(攝於畢業晚會)

 

 

(此照片攝於現在的實驗大樓前中庭─相當於現在的微風廣場 )

 

  不同求學階段,有其不同的涵義與目的。18歲以前的教育是讓我們融入社會,並且對即將專業分流的高等教育做初步的訓練。在高等教育部分,如果說大學階段是知識的目錄,碩士階段是知識的內容,那博士班階段就是整合並創造新知識。以臺灣的現況來說,不論哪一個階段都可以直接邁入職場,因此是否要念研究所,除了職場上或是法規上的規定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對自身就業後的規劃與想像。

  依據我的經驗,步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對專業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因此可以選取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在進入職場後進行專業知識與業務訓練後,得以順利進入工作狀態。因此大學畢業生的選擇五花八門,儘管專業不夠強悍,透過良好的態度以及入職後的培養,仍可以有不錯的工作表現。邁入職場的碩士,因為已經在特定領域上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入職後會接受與專業領域相關的互動與應用過程,所選的工作與專業連結更為強韌,當然選項就會較為限縮。心理系大家熟悉的臨床或諮商心理師都是如此,且心理師亦須經過國家考試,因此較佳的工作環境、具更多專業知識的應用為碩士在職場環境的一個特色。博士在找工作上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簡單可分為學界與業界。坦白說,業界在心理相關科系上的需求確實沒有像科技業、醫療業、生醫類、或是管理類那麼友善,工作領域將會更窄。

  很不幸、也很幸運的我選了最後的一條路,博士班畢業後走向學界。但是我深知學術界最令人詬病的一點,就是讓人覺得活在象牙塔裏面,完全不知道實務上所需要的是什麼。因此自念研究所開始,我就跟不同老師合作,幫忙做統計分析。除了賺取生活費外,此時的經驗對我求職生涯有莫大的幫助。

 

 

  因為研究所需,我在研究所時期自學程式撰寫;此外,亦因生活所需,我協助各行政單位進行資料分析、以及做一些行政業務。這些經驗讓我成功獲得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校務研究辦公室的助理研究員。除了自身期刊論文撰寫外,一方面發展校內專屬的統計分析工具,一方面建構校內大學排名資料分析的資料庫。後來,我在大考中心服務時,負責高風險的大型考試,面對教育部高層與疫情的夾擊,建立在疫情下考試的標準作業程序,並順利完成該年度考試。現階段我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服務,亦負責大型考試與統計資料分析等。各項工作業務均與求學時的所學及經驗密不可分。

  一帆風順的求學與求職歷程,永遠只存在童話故事裡。海面上的風平浪靜往往建基於暗流洶湧的海流。從指考英文23.67分開始,就註定我的求學生涯並不會一路暢通。一段不到50字的普心課文,我念了五個小時,查滿了單字和各種組合仍摸不著頭緒,我跟英文較好的朋友(非本科系)求救後,五分鐘他就非常順暢的翻譯給我聽。當下的感受不僅是感謝朋友而已,還伴隨著滿滿的無助。然而,學習並沒有捷徑,就是努力而已。經過不斷土法煉鋼的練習,我可以在國際研討會上發表、可以閱讀文獻、可以發表期刊,雖說不上精熟,但是堪用。這是一個23.67分,不經補習就可以達到的程度。我說,若我可以辦到,所有人都行!

  除此之外,至親的離世、工作上的權力鬥爭等等,暗潮在這18年從不間斷。但是面對困難與挫折,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給自己繼續向前的動力。改變心態並不能改變事情,所以並不能讓困難迎刃而解。但是卻可以給自己持續往前的動力。當你能只能拿著匕首作為披荊斬棘的工具,透過正確的心態,你就可以把匕首化為斧頭繼續前進。這個過程與心得,十分老套,也十分貼近生活。

  或許在上一個世代,大部分的人在第一個18年就習得了在社會上求生的技能。但是我就像慢飛的笨鳥,我在第一個18年只長出了羽翼未豐的嫩翅,無力飛翔、卻又自以為可以獨立。幸運的是,我在人生的第二個18歲,能在家人的支持以及貴人的扶持下,幸運習得了自立的能力,找到生活的方向。感謝曾培育我的中山醫心理系、感謝教導我的老師們、感謝永遠的朋友們!

陳繼成 2022/11/14 於國家教育研究院